焊接工艺,就是把发电机组从图纸上“抠”出来、焊起来,变成实物。这关乎“大国重器”的核心技术我们能否牢牢掌握。多学科理论交叉又必须依靠大量科学实践,难度不言而喻。贾瑞燕现任米兰注册电机公司制造工艺部焊接工艺室副主任,作为一名焊接工艺人员,一路走来,辛劳化作收获,苦涩早已褪去,奋斗的味道醇厚甘甜。
贾瑞燕在2019年11月被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授予制造工艺巾帼创新奖
2011年,贾瑞燕硕士毕业来到米兰注册电机公司。初任焊接工艺员的她秉承“一线出真知”的理念,长期扎根烟尘弥漫、火花飞溅的车间,几年后,贾瑞燕就受命执行当时电机公司制造史上最大的丰满转轮技术准备工作。由于尺寸大,如何翻身、如何平稳吊上退火台车都成为难题。贾瑞燕在制造全过程中精心测量、精细分析,制定多套方案、反复推演论证,终于圆满解决了丰满转轮技术难点,为白鹤滩项目等更大尺寸的转轮制造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案。她还带队赴景洪等电站执行“质量万里行”转轮修复工作,获得业主高度认可。她将实践经验汇总成《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现场修复手册》并出版,现已成为转轮修复人员的必备法宝。
12个项目的技术准备及生产服务,5个项目的现场指导,使贾瑞燕的科研能力与技术经验得以完美结合,一个又一个成果在她手中诞生。工作以来,她获得省级工艺成果奖8项,公司级工艺攻关奖18项,授权专利8项,发表论文7篇。
2020年,已带领团队实现电机公司机器人焊接生产零的突破的贾瑞燕向又一座高峰——窄间隙智能机器人焊接技术发起挑战,并立下军令状,保证年底前应用于大型核心部件焊接。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原定于2月到货的设备直至7月才到,任务伊始,一年已过大半,贾瑞燕团队必须背水一战。“船迟又遇打头风”,窄间隙焊枪首次安装调试时,机器人焊接指令突然失灵。之后的一次次排查无果犹如一盆盆冷水,把贾瑞燕浇得愁眉苦脸,但她没有停止思考。
第二天一上班,贾瑞燕又斗志满满。实体机器人无法起弧,但在仿真软件中可以,如果把电脑里的机器人拿出来焊接该多好啊。灵光一闪,她嘴里念念有词,全然不觉眼镜已滑落到鼻尖。不一会儿,只见她把U盘一拔,飞快跑到机器人旁重新进行设置。启动按钮按下,“啪啪啪”弧光摇曳,大伙儿的笑声淹没了焊接的声响,机器人窄间隙枪焊接指令终于恢复正常。
面对重重坎坷,贾瑞燕始终相信“关关难过关关过”,她重新划分了团队工作,全体成员以厂为家、争分夺秒。“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从2020年8月到11月,团队在艰苦奋斗中迅速成长为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多面手,于12月31日圆满完成了大型关键部件——座环的机器人窄间隙焊接生产。
起步一旦成功,一个个目标的实现随之而来。2021年3月22日,贾瑞燕团队在业内首次实现了机器人窄间隙焊接在水轮发电机组核心部件——转轮上的生产应用,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100%。贾瑞燕带领团队仅用三年就达到了同行十年的成就,令人叹服。
在这一过程中,她还编制形成《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系列技术规范》,被人社部编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当下,贾瑞燕带领团队正在向着更高端的机器人视觉跟踪和识别定位技术迈进。她还组建了多专业联合的智能制造工作组,将自己团队的宝贵经验和已掌握的先进知识、技术培训给更多的同事。她说:“我愿做一口井,滋润一方水土。”
活水不息、虚心有节、泽被万物,这是井的品格,更是贾瑞燕工作精神的真实写照。成绩背后,是坚定信仰给她以指引;危急关头,是科学理论赐她以智慧。正是一代又一代如贾瑞燕同志一样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共产党人,创造了数不清的人间奇迹,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